全球人机界面(HMI)领域领军企业威纶通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威纶通”)今日在2025中国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上同步推出10.1寸手持型HMI cMT3107XM与cMT X系列升级版,通过“移动化操作”与“PLC功能集成”两大技术突破,为智能制造、新能源、电子装配等场景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,标志着工业人机交互正式迈入“无界控制”时代。
技术突破一:手持型HMI cMT3107XM——让设备监控“动”起来
针对大型厂房、复杂产线中设备分散、操作效率低的痛点,cMT3107XM以“便携性+安全性”为核心设计理念:
超长距离无线控制:
支持6米、10米、20米(定制)电缆连接,操作人员可手持设备在产线间自由移动,实时调整参数、监控状态,避免传统固定式HMI的“操作盲区”。在某新能源汽车电池装配线中,该技术使设备调试时间缩短40%,跨工位操作效率提升3倍。工业级防护与显示:
采用IP65防护等级外壳,抗冲击、防尘防水,适配-20℃至60℃极端环境;10.1寸宽视角(WVA)屏幕支持1670万色显示,即使在强光或低照度环境下,仍可清晰呈现设备数据与3D工艺图。安全认证与数据加密:
通过CE、UL双认证,内置TLS/SSL加密协议,确保设备与上位机系统间的数据传输零泄露。某半导体厂商应用显示,其产线数据安全等级提升2个级别,年减少因数据泄露导致的损失超200万元。
技术突破二:cMT X系列升级版——HMI与PLC的“一体化革命”
作为威纶通旗舰产品,cMT X系列升级版首次将CODESYS可编程控制功能深度集成至HMI,实现“一机双用”:
硬件成本直降50%:
无需额外配置PLC,HMI直接控制远程I/O模块,支持EtherCAT、CANopen、Modbus TCP/IP等12种工业协议。在某3C电子组装厂中,该方案使单条产线硬件成本从12万元降至6万元,设备占用空间减少60%。编程门槛“归零”:
内置符合IEC 61131-3标准的运动控制、PID调节功能块,工程师可通过拖拽式界面完成逻辑编程。测试数据显示,新手工程师使用cMT X系列开发控制程序的效率较传统PLC提升3倍。IIoT物联能力全覆盖:
支持OPC UA、MQTT协议,可无缝对接MES、ERP系统,实现设备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。某光伏企业应用后,其产线数据采集频率从每分钟1次提升至每秒10次,故障预测准确率达98%。
行业应用:破解三大场景转型难题
1. 智能制造:柔性产线“即改即用”
在某家电巨头智能工厂中,cMT X系列升级版替代原有PLC+HMI架构,支持产线快速切换产品型号(从空调到冰箱的转换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40分钟),年减少停机损失超500万元。
2. 新能源:电池PACK线“移动监控”
针对锂电池模组装配线设备密集、操作空间有限的问题,cMT3107XM手持HMI使巡检人员可贴近设备检测电压、温度参数,故障响应时间从15分钟降至3分钟,产品不良率下降0.8个百分点。
3. 电子装配:SMT产线“无纸化操作”
某PCB厂商通过cMT X系列升级版实现设备数据自动采集与报表生成,取代传统人工抄录,年节省纸张成本20万元,同时数据准确率从85%提升至99.9%。
市场反响:本土化创新获全球认可
“cMT3107XM与cMT X系列升级版的研发完全基于中国制造业场景需求,90%的零部件实现本地化生产。”威纶通总经理陈先生表示,“目前产品已出口至德国、日本等20余个国家,在宝马汽车德国工厂的应用中,单台设备连续运行超10000小时无故障。”
据统计,2025年1-9月,威纶通HMI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2%,较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,在高端HMI细分领域排名第一。其位于深圳的智能工厂已具备年产50万台设备的能力,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HMI研发生产基地。
未来布局:构建“设备+云+AI”生态体系
威纶通宣布,将投入3亿元建设“工业人机交互AI实验室”,重点攻关HMI语音控制、AR远程协助等技术,目标在2026年实现“零接触”设备运维。同时,公司与华为云合作开发“威纶通工业云平台”,计划三年内接入100万台工业设备数据,通过AI分析优化生产流程。
“从1995年推出中国首台彩色HMI,到如今cMT3107XM与cMT X系列升级版的发布,威纶通始终以技术创新回应工业转型需求。”陈先生强调,“未来,我们将持续深化‘深圳制造’的技术底蕴,为全球客户提供更智能、更绿色的工业控制解决方案。”
关于威纶通科技有限公司
威纶通成立于1995年,总部位于深圳,是全球领先的人机界面、物联网关、PLC及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。公司现有员工1200余人,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45%,拥有专利200余项,产品覆盖0.5寸至24寸全尺寸HMI,服务客户超50万家,包括华为、比亚迪、西门子等全球知名企业。
了解更多—威纶通触摸屏